当前位置:首页 > 德育阵地 > 心理健康辅导
女生心理健康讲座之震后正确的心理调适
发布时间:2008-05-20 11:58:23 来 源:
震后我校学生的心理调试
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.0级强地震,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的损失。灾区的人们承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与考验,尤其是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恐慌。同时我校学生处在恐慌与紧张之中,针对这种情况,我校积极采取措施防震,在校领导、学生科的领导和支持下,有学校心理咨询室对同学们进行一些心理疏导。
一、对地震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;
避免听信民间不实传说,也不要散布地震谣言,造成不必要的惊慌和损失,做好防震工作。按照地震专家的科学推论,大震之后必有余震,这是很正常的,如果大震之后没有出现余震,那才是最可怕的。一次地震要积聚几十年、几百年,甚至几千年……
如:某校的一名学生乱喊“地震了,地震了......”,结果引起学生恐慌,在逃跑的过程中,楼道内踩死、踩伤学生,造成严重后果。
二、保持平和心态
我们为什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了?原因是在面对突发事件时,如果一旦慌张,思维就会发生混乱,事情得不到理智的分析与判断,最后只会造成损失,所以当发生地震后,一定要冷静,可以自我暗示“别着急,慢满来,总会有办法的”,“我是最聪明的”,“我是最冷静的”......自己给自己打气、加油。之后,找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躲起来,不要惊慌失措后乱跑。
三、分散注意力
1.同伴间的团体讨论
主要就是用团体的方法让学生回到意识层面来,认知重新整合。具体方法:参与者自我介绍、交流信息、谈想法、说自己的心理反应、谈自己的症状……
让学生们叙述自己在地震时和地震之后的经历,他们的认知、行为、反应以及感觉都反应出历经灾难的创伤反应。团体开始就让部分学生感到有压力。当开始叙说自己的心理反应时候,学生说出了很多种情绪:担心、焦虑、郁闷、无助、愤怒、痛心、内疚、自责、惊恐等等,强烈的反应是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。
当人们在经历灾难性事件的时候,都会用自我本能的方式进行感知和应对,主要用的是右脑,因此感觉混乱,认知破碎,而不太会用左脑思维——逻辑理性的方式。
让学生有机会抒发与合理化他们感受到的强烈情绪,教师可能需要在过程中不断向他们保证,他们所感受到的强烈情绪甚至是“疯狂想法”在此灾难中都是正常的。
如:不要隐藏感觉,试着把情绪说出来,一同分担悲痛;
不要因为不好意思或忌讳,而逃避和别人谈论的机会,要让别人有机会了解自己;
不要勉强自己去遗忘,伤痛会停留一段时间,是正常的现象。
对于一些心理承受力差的学生,在关心灾区的同时,尽量少看灾难严重的图片和电视很重要,没有亲历灾难的人也会通过图片或电视镜头造成创伤。
2.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,可以参与绘画、音乐等活动,将这次的灾难经验转化为具创造力的活动,把动力转化到学习中去,增强自信心。
3.进行一些能让自己放松的活动,如听音乐、看小说、写日记等等让自己感兴趣的一些小事情,转移自己的情绪,充实生活内容。
4.同学之间、师生之间多交流、多谈心,增加相互交往的机会,有助于消除孤独感和自卑感。
四、保持适当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
饮食和睡眠是生命体必须的,平时多带一些糖果和饮用水,有充足的能量我们才能防震,才会有力气帮助别人,俗话说的好“字助后助人”
五、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
作为教师要为同学们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,推行愉快教学法,客观地评价中专生的心理年龄、生理年龄和学习心理、学习水平等,正确指导他们进行学习,并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,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和从容不迫的应试心态。
六、要学会帮助别人和照顾自己
总之,面对突发事件,感到心理压力大时,学生应当与老师同学多沟通,让情绪得到合理的宣泄,大胆说出你的恐慌。说出自己的想法,通过交流来减轻内心的不安。坦然面对和承认自己的心理感受,不必刻意强迫自己抵制或否认在面对灾害和突发事件时产生的害怕、担忧、惊慌和无助等心理体验,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。同时,启动科学的心理调节措施,并保持良好的睡眠。逐步在集体中形成一股积极乐观的精神力量。集体的力量总是强大的,总比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要强得多。